微信公众号已经变完了

     分类 [产品经理]
2024/1/12 15:32:34 浏览量  1139 喜欢  54
导读:2023年2月份,微信订阅号做了一次大的版本升级,从这个版本后,坚持以去中心化的订阅号,可以看到是将成为以算法为主的订阅号了。

微信公众号已经变完了

 

由去中心化变成了中心化了。

1.推荐化是客观规律

对于平台来说,一方面要想增加公众号的打开率,为内容创作者带来更多用户;一方面推荐给用户喜欢的内容。所以推荐算法极其重要。因为算法可以将源源不断的各类内容找到,结合用户的社交关系、兴趣爱好,进行推荐。

如今的互联网内容越来越多,用户对内容的门槛要求也更高,不仅要符合某个主题,还要符合自己独特的口味。

就像马化腾在2022年公司内部会说:“视频号是全公司的希望”,“短视频是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产品经理,我们不能在产品设计上和这类客观规律相作对,反而应该借力打力,利用四两拨千斤来做产品,才是最节省资源、最符合用户趋势的。

公众号这次改版后,对于热门的内容或者带星的封面,仍然保持大图头条展示更加多曝光,而对于读者不感兴趣的内容或没有标星,则头条封面改为小图,只是提升了用户的阅读效率。

    

微信公众号已经变完了
公众号标星展示大图
以前微信订阅号第一条是大图封面,第二条是小图,作者和用户都会重点关注封面的设计。新版本后公众号的信息流变成一致的小图片,减少了大图,增加了用户阅读信息流的数量,以此提升效率。但却少了内容的聚集性,内容更加千篇一律。
当然了,要想回到去中心化的时间流订阅方式,仍然可以在公众号点击右上角,查看我的订阅(my subscription)可以找到对应的公众号列表,就可以找到时间流的方式。
微信公众号已经变完了
时间流订阅 
当然这种入口会显得太深,自然功能的渗透率很低。所以大部分的用户是在订阅号信息流里进行阅读。
2.微信去中心化改变会有什么影响?
首先封面图的变化,结合推荐算法,增加了信息流的效率与定制性。让一些新的内容创作者有机会获得曝光,而不只是中心化聚焦在头部创作者上,对于头部创作者来说,一旦内容没有选好,就容易出现低于平均水平的阅读量,内容竞争难度会增加。
但和头条系不一样,微信的算法仍然是以社交关系为主算法推荐为辅的,很显然,一开始张小龙并不喜欢算法。
张小龙在2019的公开课中更加直接地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对社交分发如此执着——
「我一直很相信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因为在现实里面,我们其实接纳新的信息,并不是我们主动到图书馆或者到网上去找的信息,大部分情况都是听到周边的人的推荐而获得的。」
 
准确地说,在微信这个故事开始的时候,张小龙对算法介入内容分发非常忌惮,这在很多方面可以体现:
  • 朋友圈排序永远只有时间序;

  • 公众号排序永远只有时间序;

  • 微信里从来没有任何地方有推荐、猜你喜欢、热门等算法介入模块;

  • 微信改进公众号阅读体验也仅仅从公众号列表变成内容列表;

  • 所有你在微信上看到的内容都是你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

  •  

然而今天,算法分发开始在多个维度渗透到了微信内容生态的方方面面——
  • 看一看:看一看里推出了基于算法推荐的「精选」;

  • 视频号:视频号出现了」热门「这个通过算法计算出来的标签;

  • 公众号排序:公众号的文章目前已经不再是原来纯粹按照时间序来进行排序了,而是通过算法进行优化排序;

  • 公众号推荐:在公众号信息流里,开始通过算法推荐你可能喜欢的公众号了;

  • 公众号文章推荐:在公众号文章末尾,开始通过算法推荐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章了;

  • 搜索:微信搜索的结果目前其丰富,微信的搜索算法日益成熟。

3.吸引更多新作者
2023年改版后的微信公众号,自然带来了许多新作者。不再是中心化流量,有了平台的流量推荐,创作者也可以制造10万+的阅读量爆文了。
对于新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扶持,但是老的创作者则可能会阅读量下降了,尤其是在垂直行业里面,本身用户就不多,阅读量还下降了,自然就没有动力更新了。
所以身边有不少产品经理的创作者停止更新了。
不过站在平台来说,内容、用户的生命周期都同样重要,所以平台也是只能从其中找到平衡点。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