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外卖直播间,和抖音直播带货的区别

     分类 [产品经理]
2024/9/3 10:06:54 浏览量  1495 喜欢  64
导读:既要有用户思维,又要有数据思维,还要有商业思维,更要有一颗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产品心

美团外卖直播间,和抖音直播带货的区别

上周我老婆在美团外卖APP上订餐,看到要订的这家店在开直播,于是进去选了一个套餐券下单了。

 

之后问我:买的这个券怎么用啊?

 

我拿过手机,看到下面有个截图教程,第一反应,用个券这么麻烦呀。

 

第二反应,为什么不做成买完券后直接下单?

 

第三反应,同样是直播带货,美团外卖的用户场景,和抖音的用户场景有什么区别呢?

 

基于上述问题,我又斥巨资在美团外卖APP的某个商家直播间买了一个代金券,重走了一遍用户流程,写下以下思考。

 

备注:我是以用户视角出发,在有限的使用场景下做的分析,结论不一定对,但分析过程大差不差,供大家参考,顺便培养一种产品思维的习惯。

 

其实从核销场景来看,两款APP的流程差别不大,只不过抖音类似的生活场景更多是出示二维码线下核销,美团外卖是线上用券下单。

 

但主流程都是“找到自己所有的券、选择要用的券、核销”。

 

从用户场景上看,这两者的差异点在哪?

 

这就要考虑用户打开APP的目的是什么,即软件带给用户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美团外卖:打开外卖APP的用户一定是有明确目标,要干饭的,所以软件中的核心流程要围绕用户如何快速选择、下单、配送这个核心路径来设计。

 

无论是直接下单,还是购券兑换,一定要让流程最简单。

 

(相比较而言,美团APP用户虽然同样是基于消费打开的软件,但相比外卖,“囤”的占比会更大一些)

 

抖音直播:除非有特别优惠的活动,或者已经有少部分用户被建立起打开抖音购物的习惯,其余大部分用户仍处于没有目的的消遣,在观看短视频或直播时,遇到合适的顺便下单囤一些。

 

(这里需要将抖音直播带货大体分成两类,一类是对标淘宝等商城的电商直播,一类是对标美团的本地生活直播,本文只讨论第二类)

 

因此,两款APP的用户心智不一样,对消费环节的迫切程度不一样,用户在直播间下单之后,再到核销的流程理应有所差别。

 

而且我们会发现,外卖平台的直播间都是AI直播,说白了就是给你个渠道购券,直播本身的属性非常弱,这也是基于用户心智的设计,毕竟谁会没事打开外卖APP看直播呀。

 

基于这些用户特点,对于外卖APP而言,我觉得应该进一步简化“购买代金券——店铺下单”这一步,从各个入口的操作步骤,提高用户核销效率。

 

一、代金券核销场景

 

1、直播间购买代金券之后,展示购买成功,点击去使用,进入店铺下单页面。

美团外卖直播间,和抖音直播带货的区别

 

这个流程整体还是比较顺的,但可能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如果用户没有点击“去使用”,而是去其他页面了,再要用这个券就麻烦啦,具体参考下一条。

 

二是即便流程较顺,但是否可以在购买成功后自动跳转到下单页面呢,而不用用户再点击一次“去使用”?(文末会详细说)

 

2.如果购买代金券之后没有立即使用,下次再进入APP,需要从“我的-代金券-列表中找到对应代金券-去使用”之后,进入店铺下单页面。

 

美团外卖直播间,和抖音直播带货的区别

美团外卖直播间,和抖音直播带货的区别

 

这里面也有两个问题:

 

一是很多用户其实并不记得自己囤了代金券,从而不会从这里找,这就会影响到原有的付款核销流程。

 

二是这个流程也有点麻烦,不知道有多少用户会在外卖APP中点击“我的”。

 

以上两个问题都会影响已购代金券用户的使用体验。

 

3、因此,在购买代金券之后没有立即使用的用户,下一次再进入APP时,大多数应该直接在首页寻找店铺,进入之后正常选餐。

 

而这时即便进入了一家拥有代金券的店铺,也几乎没有提醒我,在本店有一张代金券可用。

 

除非我自己刷到这个菜品才发现,价格竟然是0哦~

 

美团外卖直播间,和抖音直播带货的区别

 

所以,对于有代金券的用户,进入这家店铺时是否可以给个提示?或者自动加购呢?

 

二、数据支撑决策

 

以上几个场景的优化方案要不要做?这个问题凭空说了不算,需要看具体的数据再定,这也是当下产品经理需要培养数据驱动决策的习惯(前提是你们有数据)。

 

我们需要分析不同场景下用户的行为占比,比如有多少用户在直播间购买代金券之后,点了立即使用;

 

分析有多少用户购买代金券之后没有点击立即使用,但却在其他入口中立即使用了代金券;

 

分析多少用户在有效期内使用了代金券,他是通过哪个入口操作的;

 

分析有多少用户代金券过期退款了,为什么没有消费。

 

等等以上很多可以更加细分的场景,都可以通过用户画像+用户行为形成一些分析视图。

 

假设发现很多用户购买代金券之后没有立即使用,但又在几分钟后做了核销,那么,从购买到核销下单的过程,就有必要做得更简单,更具有引导性。

 

而通过分析如果发现过期退款的用户占比较高,那么我们在提示用户,或者下单前自动匹配代金券的功能也许就是重点。

 

三、商业支撑决策

 

除了用户数据分析,另外一点决定是否要优化功能的因素是商业层面。

 

即代金券这个功能到底对平台的收入是否有明显影响?是否会促进用户活跃、用户下单等业务整体指标?

 

毕竟很多忠实用户没有代金券也会使用,而习惯使用代金券的用户,其可持续性是否有保障。

 

或者说,通过代金券获取的用户与平台的ROI是否强关联。

 

再换个角度,这些用户带来的平台整体数据对于企业的估值,或者竞争对手的影响是否有作用?

 

等等诸如此类的因素叠加到一起,会让简简单单的功能迭代变得更加谨慎。

 

况且,国内头部软件所承载的用户量,每次迭代可能产生的舆情风险,以及每次优化看似简单的功能,对技术底座是否有关键影响和要求,都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所以,和其他软件做得类似,也许是最安全的选择。

 

但如果人人都选择这条安全的道路,持续的创新升级,又从哪里来呢?

四、写在最后
本文最想表达的观点是:同样的功能,面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用户群体,需要有更垂直,更有针对性的设计。
而如何做出这样的设计呢?
既要有用户思维,又要有数据思维,还要有商业思维,更要有一颗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产品心。
最后这一波既要..又要..还要..更要..送给你~请问你麻了么~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