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人生6场战争,掌握人生战略规律,才能步步为赢!
事事有规律,人生奋斗有规律。
家里有护士,要求孩子学医学,以后做医生、开药房、做院长...
这些都算是人生的奋斗规律,这种规律避免了踩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人生有捷径,少走弯路就是捷径。
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有这种资源、信息,那就需要我们掌握规律,需要改变自己。
通过观念的转变、方法的更新来认识规律、总结规律、使用规律。
现实中,认识规律、总结规律需要从个例、特殊中寻找共性,发现规律。然后再实事求是,依据现实情况应用规律,将规律结合现实情况动态应用。
规律=空间+ 时间+自我。
横向(空间)分析:要搜集更多的“成功样本”,看他们做出来的成绩;
纵向(时间)分析:基于样本,进行深度的分析,经历多久时间,中间发生了什么,有哪些关键事项,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他们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有什么共性?
事物(自我)分析:我有什么优点、缺点,优点如何发挥,缺点如何弥补,我做这个事情要多久,中间那些关键事项如何跨过。
以短视频的爆火为例:
看到规律第三层:提前做好准备,把本质的、核心的东西先研究透,再下场入局;如此成功概率就大得多。
又比如当年一美元能买300个比特币,现在几万美元都买不了一个呢?
提前布局就成了我们看待新事物的秘密武器。
提前布局的关键在选择、行动:
选择的前提在着眼全局,行动的基础在确认局部。
01
局部和全局
看清全局才知如何取舍,看清局部才知如何去做。
从小到一个具体的实物,大到一个抽象的概念,任何事物、任何事情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全局。
可以把读书、结婚、生子、事业、退休等不同人生阶段,看成人生的全局。
全局是一张完整地图,基于全局,我们可以选出最优路线。
基于速度,我们可以选择一条距离最短的路线;
基于安全,我们可以选择一条风险最小的路线。
能够看到全局的人,可以基于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策略。
目标,也就是目的地,是我们想去的地方;策略,是到达目的地的路线,是做成一件事情的手段。
选择不同路线,就是要决策必须走哪条路,必须放弃走哪条路。
放弃的不一定不好,要走的路也不一定对,这就需要回到全局来评判。
田忌赛马中,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
这就是孙膑看到了全局,以局部的一场输换取全局的赢。
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
全局可以是局部,局部又可以是全局。
齿轮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是发动机生产全局的局部;但也是这个工序人机料法环测相关生产资源的全局;
产品设计是技术部门全局的局部;但也是需求调研、需求设计、需求筛选、需求评审、需求跟进产品需求管理的全局;
读书是人生全局的局部;但也是书籍筛选、阅读方法、消化吸收、输出提升、调整认知等读书领域的全局。
看书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别人的生活经验,让我们了解前路风险;
我们知道了风险,才能提前做准备,做好抵抗风险准备。
不仅如此,我们也看其他人的书,知道了不同的人走过的不同的路,不同的路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也是有帮助的。
我们读书就是不停的把这个“局部”往人生路径这个“全局”里填,通过一本本书中的观点和经验让我们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最终走上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自己的道路。
在了解全局和局部之间的关系基础上,也可以为我们的行为提供指导。
我们用全局的眼光看待一些事物就会发现,虽然他们现在很值钱,但是最后一定不值钱。
有些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越来越有价值,那是与我们短暂的生命相比,如果把这个时间拉长到足够长,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逃过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所以用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就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当我们将要爬上抛物线顶端的时候,一定要提前考虑后面下降的问题。
02
歼灭战和消耗战
歼灭战,就是要么将敌人消灭,要么将敌人俘虏,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消耗战,就是敌我双方势均力敌,各有武器弹药消耗,各有作战人员伤亡,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后,各自保存有生力量再图后续。
基于了解什么是歼灭战、什么是消耗战,那我们很容易选择,选择歼灭战。
歼灭战首先是有效地消灭敌人,更重要的是能够壮大我们自己。俘虏、缴获武器弹药,都能增强我们的有生力量。
消耗战不但会消耗我们的力量,还有可能让敌人更强。参加过战斗的敌人因为战斗经验的丰富,会在后续的战争中给我们造成威胁。
坚定选择了歼灭战,如何打好歼灭战?
想要给予敌人以歼灭,必须集中三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将敌军分散孤立、援兵不能迅速到达的条件下,方能奏效。
当敌弱我强的时候,歼灭战就是最基本的作战方针。
比如,身在职场的我们想要充电,学习一门新的技能,就需要在学习之初用歼灭战的思维来学习。
投入三倍到四倍的精力,真真正正掌握这项技能,一举把事情做到最好。
而不是从头到尾跟着教程走一遍,背背笔记,糊弄过去就行了。
歼灭战是要有前提的,消耗战就是为歼灭战准备前提的。
也就是,消耗战是为了歼灭战而打,那就打的有意义,值得大打特打。
为了拖住、消耗敌人的主力、尖刀,为自己的尖刀直插心脏做准备,那就一定要打;
为了分散敌人、疲惫敌人、煎熬敌人,为自己的生力部队在局部地区实现歼灭战,那就一定要打;
为了潜藏更为深远的目的,哪怕小部分的艰苦消耗,在敌人因大面积占领而军队密度降低,占领区持续骚扰,后续持续兵员不足的持久消耗战上,那就一定要打。
歼灭战才是根本目的,消耗战只是为了实现歼灭所采取的手段而已。
03
速决战和持久战
速决战,以迅雷之势,干净利落的把敌人消灭;映射其他事物,就是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看到结果和回报。比如学习技能,比如赚钱。
但绝大多数情况,往往越想快速看到回报,就失败的越早;越是想看到成功,就失败的越快。
我们常误以为是自己的能力不行、外在环境变化导致的。
问题的根源是对“快”这个产生了误解,只看到了速度决战,没看到速度决战的深入内容。
是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人急功急利、贪婪、懒惰,只想走捷径。
但对于一个真正想把事情做成的人来讲,这样评判不公平。
之所以大部分人追求速决战,是因为手里资源太少、消耗不起。
如果我们长生,那对于学习技能来讲,我们可以完全不着急,100年学一个PS,100年学一个思维导图...
现实情况却是,人生匆匆几十年,专门留给我们学习,并且我们有精力学习的时间不过那么几年而已。
如果不尽早掌握一门技术,可能会给人生留下许多遗憾。
我们的想法是好的,希望自己做一周的工作,有一个月的效果。但实际却是,我们做了一个月,却只有一周的效果,这就不得不提前放弃,把剩余的资源留给能够更快速看见回报的事情上。
要想打好速决战,就得事前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不要过于自信,认为不用提前准备,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事情失败。
其次是做了准备,准备的不够充分,也还是可能会失败。
一部电影,从构思、剧本、选角、拍摄,到剪辑、配音、特效,最后到观众观看,时间跨度可能是1年,也可能是10年。一部电影的成功,前期是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的。
国家名片高铁,在桥梁、隧道等基础建设,在铁轨、车体制造等生产制造技术,在排障监控、车体通信等数据传输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积累工作。
大部分人的前小半生都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的学习道路上,但到了参加社会工作后,有些人的人生开始加速,甚至超越了绝大部分同龄人,根本原因就是,在他们最慢的时候,在做最认真的准备。
一场速决战,可能一两个小时就结束了。
但是为了这一战的胜利,背后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推演、思考、人力、物力的准备。
所以,速决战最大的秘密是什么?两个字:准备。
大量地准备,充分地准备,用心地准备。
持久战,做一段又一段的消耗战,做一次又一次的速决战。
人这一生,没有一帆风顺,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最终是好是坏,取决于我们对人生有怎样的认识。
认识不清的,可能浑浑噩噩,一生就这么快过去了,个中滋味就得自己品味了。
认识清楚的,终归会有个希望,有个目标,并为此拼搏奋斗,即使最后毫无成就,也做到了问心无愧。
人生最可惜的是:想当初,假如,如果当时......
人的一生就是自己的一部战争史,就是与命运做一次又一次的斗争,
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敌人是谁?是问题,是困难。
消灭敌人就是解决人生当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战胜看似无法战胜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要想打赢战争,就得准备自己的武器。
人生的武器是什么?是书上的知识,别人的经验。
这些知识是什么?是进攻的武器,是我们作为某一个“兵种”,必须要熟练掌握的特定武器。攻击的武器越先进,我们越能速决战,甚至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防御的武器是什么?是抗风险的能力。
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家庭关系、靠谱的人脉、开源节流的意识和能力.......防御系统越完备,我们就越安全,我们就越能持久,被敌人消灭的可能性就越低。
现代战争我们为什么不用矛、盾,因为敌人更强大了,不用飞机大炮,不足以消灭敌人。
这就要求我们对头脑中的观念进行升级换代,用先进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所以,不学习肯定是不行的。
只有学习,才能让我们掌握更加先进的思想武器,才能更加有效地消灭敌人。
人生这场战役,能不能最终胜利,主要的不是取决于我们的防御,而是我们的进攻。
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遇事就躲,知难而退。
但是退到哪里是个尽头呢?
退到自己活不起,孩子养不起,别人看不起吗?
退到自己成为亲戚眼中的“扶不起”,退到父母成为周边的“抬不起”,退到面对未来任何风险只能“听天由命”?
我们坚决不要这样。
所以必须明白,我们这一生想要追求的内心安宁、环境稳定、只能由战斗换来,只能由消灭敌人换来。
“斗争”才是主旋律,“斗争”才是人生的本质。
如果说歼灭战说的是我们做事要有干劲、狠劲,那么持久战启示我们的是做事要有长劲、韧劲。
04
运动战和阵地战
弱小时打运动战,强大时打阵地战。
运动战,避开敌人主力,诱敌深入,从多个方向骚扰敌人,消耗敌人,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运动战不是与敌人硬拼,非要分出个胜负,非要打个你死我活,而是试探,骚扰,消耗敌人的有生战力;是多方面、多角度对一个问题或对多个问题进行试探。
我们做事、解决问题,不是让我们一定要把问题解决,不是做了这件事情就要成功,不是一条道走到天黑。
运动战是为了看看所做的事情有没有效果,是为了了解问题做出一些尝试。
阵地战,是敌我双方都建立各自的阵地,是你死我活的战斗,是我占领的阵地越多,你占领的阵地就越少的战斗;是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地发起进攻,攻占一个又一个敌人的阵地,最终彻底消灭敌人的战斗。
现实情况中,运动战就像我们业余时间的各种尝试,阵地战就像我们对本职工作的坚持。
做到公司高层、公司管理的人都是阵地战的赢家。
他们一路从学生到职员,再到高管,打上来的。
是否坚守阵地战,我们需要考虑两个方面:
二是,高管这样的位置又有几个?就算我们有实力,这个机会能不能轮到自己?
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先了解自己,评估自己,看看自己是否足够强大,是否有能力在职场上打阵地战。
如果结论是可以,那就相信自己的实力,那就试着坚持下去;
如果结论是还没那么强大,还很弱小,那运动战就成了我们破局的关键,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
如前面短视频案例一样,别想着拍一点视频就能够成功,就能够达到百万播放量,就能够有几十万粉丝关注。
我们选择的是运动战,不是为了靠运动战成功,只是为了试探,骚扰,消耗敌人。
首先就是直接上手拍视频。
其次是发掘运动战特点:流动性,作战线的不固定,影响到根据地领土的不固定,时大时小时缩时伸是经常的,此起彼落也往往发生。
在运动战阶段,我们的视频播放量是多还是少,并不重要,是不是专注于哪个领域,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多试探,多骚扰,多消耗,什么题材都行。
拍摄各种类型的视频,真正目的是为了观察播放数据,找到我们的突破方向。
播放量低的话题类型全部放弃,只拍播放量高的相关话题。
因为播放量越高,我们的热情、积极性就越高,持续研究这类话题的动力就越高,就更有可能继续拍出质量好播放量高的视频。
当我们已经有播放量高的相关话题,我们拍摄的视频逐渐从多个主题向单一主题靠拢。
运动战就不再是纯粹的运动战了,运动战开始逐渐向阵地战转移,因为我们找到了要进军的方向。
等到我们真做到了有大量粉丝关注,每条播放量都很稳定,甚至还能接一点广告实现盈利。
那么,这个时候的我们,在某个话题领域就占有了一席之地。
为了保持从运动战中取得的战果,为了保持住自己的优势,我们决策:运动战结束,阵地战开始。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适当考虑,是否可以放弃职场这个阵地,进而转移到视频自媒体这个阵地当中去。
作为弱小时的我们,通过运动战的方式,尝试着拥抱新事物,学习新东西,找到可以破局的策略。
但运动战不仅仅适合弱小时的我们,同样也适合强大时的我们。
有一块阵地了,在这一块阵地上我们打阵地战;在阵地的周边,我们依旧可以打运动战,可以极限条件时换地盘,可以持续发展扩大地盘。
日常中更推荐,在坚守职场阵地战的同时,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作为运动战的兵力,借助视频自媒体平台,创造更多机会。
运动战和阵地战不仅仅适用于我们个人发展,还能解决公司的发展问题,甚至在更大的层面如城市发展问题来发挥价值。
懂得了运动战和阵地战,也就明白了:弱小时,我们应该如何破局,强大时,我们应该如何定局。

规律意识、全局意识是在思想层面武装我们的大脑,是内功心法;
歼灭战、速决战是在武装我们的四肢,是战略层面的秘籍;
运动战、阵地战就是我们手中的武器,是那把破开人生棋局的利剑,
这利剑在敌强我弱时,用运动战消耗敌人;在敌弱我强时,用阵地战消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