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撤退,国产化前景就一片光明了吗?

     分类 [产品经理]
2024/10/14 14:05:35 浏览量  1745 喜欢  50
导读: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是在自掘坟墓。

外企撤退,国产化前景就一片光明了吗?

最近,外企又发生大事件。

根据内部消息, SAP 大中华区将被合并到亚太日本区,不再直接向 SAP 总部汇报。原 SAP 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也将离开 SAP,另谋高就。

这就意味着,SAP 的中国本土化战略将倒退10 年。

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SAP 在中国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大型国有企业,但是这些企业近两年纷纷加快了软件国产化替代进程,这对于 SAP 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那么,外企纷纷撤退,国产软件的机会是不是来了呢?

我觉得现在下这个结论,还是有点太早了。

首先,SAP、Oracle 能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表面上看是中国大型企业不给国产软件机会,实际上还是欧美软件的实力过硬。

比如,我就听说过一个笑话:某企业为了完成国产化替代任务,所有业务在 SAP 做一遍,再在国产软件做一遍,最后以 SAP 的数据为准外企撤退,国产化前景就一片光明了吗?

还美曰其名:双轨制。真的是活久见!

外企撤退,国产化前景就一片光明了吗?

粉丝留言

实际上,随着国产化的加速,中国头部软件公司确实受益很大。

比如,根据用友最新财报,用友已经和74家央企达成集团级企业软件合作,包括兵装集团、中国电信、中国人寿等。

而这些超大型企业,过去都是 SAP、Oracle 的客户。

但是,一片大好形势下,头部软件公司反而陷入了亏损。

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国产软件公司在产品、交付等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品力问题

以用友和金蝶为例,他们在财务、HR 等领域的产品能力都很强,特别是财务产品,不仅迭代了多年,而且特别匹配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近些年,用友还推出了面向集团型企业的多组织架构版本,一举扭转了产品只适配中小企业的局面。

但是,在生产制造等方面,比如生产计划管理,一部分国产软件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而制造业其实是我国最大的两个行业之一,包含了众多国有企业。这就导致在某些场景下,国产软件无法完全达到国有企业的要求。

另外,有熟悉国产软件的朋友告诉我,面对超大型企业,国产软件的性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倒未必是企业软件的问题,更有可能是底层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的问题。

2、交付效率问题

一个在某头部国产软件公司做实施的朋友告诉我,他所参与的一个项目已经交付了两年,客户还是不愿意签收。

原因主要还是出在交付层面。

比如,这家公司也模仿 Oracle 建立了远程支持平台,但是响应效率却很低;

再比如,这个项目的实施现场没有开发人员,所有二次开发都要提交到总部。

由于超大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都比较复杂,这种远程协作的方式,非常影响项目人员与开发人员的协作效率。

难怪项目 2 年都交付不了,这是不是也是国产软件公司亏损的原因之一呢?

3、品牌溢价问题

国产软件公司拿到超大型企业的订单,某种程度上是“没得选”,但并不代表这些企业就真正认可了国产软件。

根据我的经验,同一个项目,国内公司和国外公司的价格差异,能达到惊人的 1比 3。

也就是说,IBM 能拿到 6000 万的项目,国内公司可能就只拿到 2000 万。

在这种背景下,就能理解为什么“所有二次开发都要提交到总部”了,我猜测大概率有成本方面的考虑。

毕竟,远程协作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掉了一大笔差旅费。

4、人才问题

服务大企业,和服务中小企业相比,对于人才的要求要高得多。毕竟他们的业务体量、管理复杂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给大企业做售前咨询,你至少要了解“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的经营特点,以及对应的软件解决方案,而且最好是有服务大企业的丰富经验,否则很容易被客户看不起。

但是,在过去几十年,用友、金蝶更多的还是服务中小企业,缺乏服务超大型企业的经验。

我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们这两年也开始作为服务商参与国产软件的打单和交付,而最让他感到无语的,就是国产软件公司的原厂售前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他们到了客户现场,呆两天就走,啥也不干,打单还是只能靠服务商自己。

其实我也能理解,如果自己搞不定客户,又何必自取其辱呢?

那面对这些问题,国产软件应该如何破局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超大型企业市场的逻辑,其实就是 4 个字:成功案例。

比如,为什么大企业不愿意给国产软件更高的价格?说白了就是我们没有真正的成功案例。

我们所谓的那些成功案例,要不就是中小企业案例,大企业根本看不上;要不就是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做的事情实际上没有任何含金量。

更不要说类似“2 年都交付不了”的所谓“成功”案例了。

我也明白国产软件的难点:国内同行们都太卷了,为了拿下订单,报价甚至要比正常价格低 60%。

而这么低的价格拿到订单,又要盈利,怎么办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成本,比如所有二次开发都归集到总部。

结果就是客户怨声载道,最终搞坏了自己的口碑,也搞坏了国产软件的口碑。

超低价拿单-过度控制成本-影响交付质量-做成失败案例-继续靠低价竞争,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要逃离这个循环,严把“质量”关,是破局的关键。

我的一个朋友是 SaaS 公司的高管,分管几百人的交付团队。他的原则就是无法盈利的项目宁愿放弃。

因为如果交付质量不合格,不但可能收不到钱,而且还会损坏自己的口碑。

虽然他们因为价格因素丢掉了一些项目,但是由于口碑很好,他的公司仍然能保持 40% 的增长,经营状况也较为良性。

相比之下,个别同行靠着低价竞争拿到很多项目,但是因为亏损严重,加上融资断流,目前已经拖欠员工好几个月的工资和差旅费用。

所以我才说,价格战可以打,但是,一定要有底线。

如果低价的代价是“低质量”,那么即便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国产软件也是在自掘坟墓。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