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产品经理,对商业模式“人间清醒”
最近随着云木鸟的新版本上线,到现在我们产品仍然处于免费推广阶段。有朋友问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这一点我想分享下自己对于商业模式的一些看法,尤其是那些牛逼的产品经理,他们在思考软件产品商业模式的时候,会考虑什么维度。
从功能设计到商业模式的变化
功能设计只会考虑如何支撑业务部门需求,而商业化则是考虑到产品的营收以及利润率以及复购的情况。
做功能设计的产品经理,更加关注交互设计、功能逻辑以及技术实现,而商业模式以上就不重要了,而是关心客单件、会员权益、会员手续费、会员渠道等。
所以你可以看到,如果只是做功能性产品经理,要想出来做商业化,相当于重头开始。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个产品经理的最好创业方式,就是副业。
产品经理在做副业的过程中就是会沉淀商业化的实操与经验,而对于一个软件类产品经理,商业化的方式可以通过下面几个维度
1.软件产品在什么行业
不同行业的产品,所需要的资质不一样,比如医疗产品,要想商业化就必须要有医疗器械资质,而金融类产品就是要执照,但这些产品的壁垒不仅是技术上,还有这些所谓的资质上,比如医疗器械的孵化都需要海量的用户,以及相关的申报流程等。
2.有多大市场规模
规模决定了产品的营收能力以及上线,比如我们做产品经理论坛,就注定是一个小众用户群体,所以只能通过高单价的形式完成产品营收。
而医疗类的产品用户群体就广了,可以计算到有多少个这样的患者会发生,比如肿瘤科的市场就比耳鼻喉科更广,因为几乎每个人都会得肿瘤,而耳鼻喉科就不一定了。
最近几年的网红直播让嗓音出问题的越来越多,所以耳鼻喉科的患者也才越来越多。
3.产品定位:是工具类的产品还是内容类的
不同定位的产品,所产生的产品活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工具类的产品定位于工具,所以一个好的工具自然就有用户传播,而且口碑传播的越快,注册人数、活跃人数也会越多。
而内容类的产品则依靠平台的内容运营机制,需要对优秀内容进行筛选、创作者邀请,比如抖音、视频号等早期冷启动期间,首先通过灰度的方式邀请,其次再通过行业类的创作者邀请完成。
后者的资源投入更需要时间,前者就是寄托于产品研发团队不断打磨,将工具的稳定性、体验以及功能切入打磨好即可。
确定产品定位,就要多拆解产品与竞品分析,所以我建立的1年拆解48款APP,是非常适合同学们训练产品方案定位能力。
4.付费用户是什么人,画像如何
产品面对的用户画像是商业模式非常核心的数据指标,比如我们做的PMTalk产品经理社区是面向给0-3岁的产品经理,行业里3岁以上的同学往往学习付费能力就会断崖式下降。
同样的用户复购率也非常低,或者几乎没有。
所以这决定了产品的商业模式以销售、运营为导向,没有办法通过PLG来引导增长
而比如像好医生的医疗平台面对的用户是医生,那么付费能力就很强,用户可以充值会员完成视频能力的解锁,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并且因为医生需要持续学习,职业生涯稳定与标准的考核方式,导致复购率高。
同样是论坛社区产品,一个是面向产品经理一个是面向医生群体,商业化价值就完全不一样。
付费用户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力,要是用户付费的门槛很高或者获客成本高,那么就决定了产品的增长受限。
5.软件产品解决的问题需要什么技术,技术实现难度如何
做工具类的产品,就必定会面临到技术壁垒以及技术落地的场景契合度,比如我们最近正在做云木鸟新媒体伴侣的AI排版功能,通过一键排版让用户只需要专注在内容创作上,而不是花时间排版上。
毕竟现在做新媒体的同学,排版与内容创作时间,有的时候各占一半,有的时候内容创作占比,所以排版能够解决,自然就增加了公众号的撰写效率。
而一个公众号团队的内容排版风格几乎一致,因为用户人群画像与业务的标准,就注定了。
6.需要什么资源与政策支持
这个只有1%的产品经理才注意。
虽然谈到国家政策很多产品经理都觉得离得太远了,但是却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当你做一些高精尖的应用,判断当前产品在什么赛道,是否是国家支持的,所在行业是否有相关补贴与刺激,是否在国内几年规划,符合国家的战略,这都相当重要。
比如这几年推行的国产化系统、芯片、还有新能源等,都离不开国家补贴。
所以你会看,高级以及产品总监的产品经理,从更高的视野去看,如果回过头来看, 让我选择做产品创业,我会选择不是做产品经理论坛,而是做一个工具类的产品,不断迭代。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