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

     分类 [产品经理]
2024/11/13 11:07:20 浏览量  916 喜欢  29
导读: 调研问卷是产品经理常用的调研工具,使用得当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使用不当则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设计过程一定要严谨、仔细,遵循基本的设计原则,否则会让受访者不知所云,充满困惑,也会让辛苦回收的问卷数据混乱,没法使用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

文来自我正在写做的新书《决胜体验设计》(暂定名),欢迎大家在写作过程中给我提建议、期望、不足、错误!因为是在word写作,黏贴过来排版比较随意,请大家多担待!

3.3 如何做好调研问卷

3.3.1 调研问卷的应用场景

     调研问卷,是除了深度访谈以外,产品经理另一个常用的调研手段。设计一份合理的调研问卷,是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的,如果问卷设计的不合理,可能导致错误的调研结论。

     调研问卷适用的场景,主要包括了解业务、评估方案、上线反馈。

     在了解业务的过程中,一般首先通过访谈对业务有个大致、全面的理解,只有了解业务的基本情况,才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问卷,进行定量分析。我们一般很少在调研最开始的环节通过调研问卷来初步了解业务。

     在产品方案和需求的评估过程中,针对某些明确的工作诉求,也可以采用调研问卷来协助。例如,KANO模型就是结合了调研问卷的一种产品特性判断的方法论,而焦点小组,是对产品可用性(交互体验)进行评估打分的方法。除了这两个场景,不建议通过调研问卷来评估产品方案,因为很难通过问卷来预测用户的行为,也很难通过问卷来深入挖掘需求并验证方案。

     当产品上线以后,通过问卷获取量化反馈,识别热心用户是常见的手段。尤其是NPS(净推荐值)指标,是常用的用户满意度评估指标。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图36  问卷的应用场景

    3.3.2 调研问卷的标准结构

     一份标准问卷,由标题、背景、排除性问题、事实调研、态度调研、受访者信息这六个部分组成,如图3-7,展示了针对Z公司移动终端使用体验的调研。

     标题:简明扼要,吸引人点击后了解填写问卷。

     背景:写清楚这个问卷设计的目的,对于填写者可以带来什么价值。在问卷的开头,要尽量写清楚预估的填写时间,给填写者清晰地心理预期,例如,如果是普通的问题采集,题目不多,几分钟足矣,当填写者看到预计只需要几分钟,就会更有信心完成问卷;再例如,一个复杂版本的MBTI问卷(人格测试,年轻人很火的INTP就来自这个问卷评测),需要耗费二十分钟,填写者看到后就会有心里预期,不会被繁多的题目和较长的耗时劝退。

     排除性问题:问卷的第一个题目,永远是排除性问题,所谓排除性问题,就是先确认填写问卷的人是否是调研的目标受重,如果不是,则结束问卷。例如,在本书案例中,土豆想调研一线经纪人使用移动终端的感受,就应该在问卷开始先询问对方是否使用过APP,如果没有使用过,可以直接终止问卷。

     如果没有排除性问题,问卷数据又可能会被污染。例如,某BI软件,希望了解数据分析师使用BI的相关情况,虽然在下发问卷时只给数据分析部门投放了问卷,但万一流转到其他团队或角色,例如一线业务人员,看到问卷后也可能完成填写,这就会对数据带来污染。

     事实调研、态度调研:接下来,就进入到问卷正文。一般我们将问卷中的事实问题放在前边,态度、观点问题放在后边,因为事实性问题更容易回答,也容易让受访者进行回忆,逐步进入情境,因此事实问题常常放在态度问题前边,这和一对一访谈中提问题的技巧一致。大家可以感受下,“你今天早餐吃的什么?”,与“你觉得早餐吃什么比较健康”,这两个问题哪一个回答起来更轻松?

     如果一个问卷有多个调研主题,可以将主题合并,统一把不同主题的事实问题放在前边,也可以将主题分开独立,每个主题分别提问事实问题和态度问题。

     受访者信息:问卷的最后,我们要尽量采集受访者各个维度的信息,主要目的是在问卷数据分析时,可以从不同的维度穿插分析,获得更加细致、全面的分析和洞察。当然,还可以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提供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沟通。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图37  问卷的标准结构

3.3.3 调研问卷的流程设计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采用纸质问卷,普遍采用线上问卷。线上问卷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可以做成动态交互形式,即根据填写选项的不同,跳转到不同的问题。例如,在图3-7的问卷中,针对第一题“您是否使用过经纪人移动终端”,如果用户选择了“否”,则结束问卷;再例如第四题“您工作日一般每天使用几次移动终端”,如果用户选择了“e.很久没用了”,需要追加一道题目,询问用户没有使用的原因。

     如果问卷中逻辑判断比较多,在设计时,可以通过流程图来梳理并呈现问卷的各种跳转逻辑,如图3-8,避免逻辑混乱或遗漏分支。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图38  问卷的流程设计

     目前市面上成熟的问卷设计平台都支持问卷的逻辑交互设计,图3-9是某问卷系统中的逻辑编辑器,可以看到,这个编辑器非常巧妙灵活地支持了各种判断互动需求。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图39  某问卷系统中的逻辑编辑器

3.3.4 如何设计事实性问题

     在事实性问题设计中,有一些容易犯的错误,我们通过几个实际案例给大家进行展示。

     下边是几个事实性问卷问题,请大家先花几分钟自己思考下,这些问题哪里设计不合理,有了自己的答案后,再往下阅读。

     题目1、你吃晚饭了么?()
        a. 吃完了 b. 还没吃

     题目2、你父母是全职工么?()
        a. 是 b. 否 c. 不知道

     题目3、你平时经常在朋友圈分享文章么?()
        a. 经常分享 b. 偶尔分享 c. 从不分享

     题目4、你是否使用过我们的原生APP?()
        a. 是 b. 否

     题目5、你最近一个月参加过哪些体育运动?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6、你是否使用过我们的原生APP?()
        a. 是 b. 否

     以上六个题目,展现了事实性问题设计中的典型错误,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

     第一个题目,选项没有穷尽所有可能,答案中缺少“正在吃”这个选项。

     第二个题目,问题存在歧义,到底问的是父亲还是母亲?修改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方法是修改问题,改为“你父亲是全职工么”或“你母亲是全职工么”;第二个方法是修改答案,穷举所有可能的组合,例如“a.都是全职工 b.都不是全职工  c.其中一人是全职工  d.不知道”。

     第三个题目,描述存在模糊性,类似于经常、偶尔这种词语,每个人理解是不一样的。为了保证分析的准确性,要把模糊性词语,尽量替换为客观描述,例如,本题目选项调整为“a. 每周分享3次以上  b.每周分享1-3次  c.偶尔一周分享1次  d.从不分享”。另外,选项的设计,应该均匀分布,例如“a. 每周分享100次以上  b.每周分享30~100次  c.每周分享30次以内”,这个选项设计显然不均匀,属于选项的尺度设计有问题。

     第四个题目,使用了专家语言,原生APP这个词汇,普通用户根本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可以将题目调整为“你是否使用过我们的安卓版本或者IOS版本APP”(其实这个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第五个题目,不应该采用开放式问题,问卷要尽量避免让用户思考,造成答题压力。这个题目完全可以采用半开放的形式,给出选项“a.足球 b.篮球 c.其他____”,选项的设计也有一定技巧,选项应该采用常见选择,而不是把不常见选项挂出来,带来不便。例如,以下选项,可能对于大家带来困扰“a.美式橄榄球 b.英式橄榄球 c.冰球 d.其他____”。

     总之,对于事实性问题设计,要尽量做到:

  • 1、 文字简洁容易理解。

  • 2、 问题和选项的描述要清晰,不要模糊。

  • 3、 避免专家语言。

  • 4、 在同一个问题中不问2件以上事情。

  • 5、 答案要穷举所有可能。

     

3.3.5 如何设计态度性问题

     态度性问题,比事实性问题的设计更复杂一些。对于事实问题,受访者只需要准确回忆事实,认真回答;对于态度问题,则需要花心思思考,仔细判断,这就需要对问卷的题目设计更谨慎,更科学,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同样,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大家首先思考每个题目中存在的问题,心中有了答案以后,再继续往下阅读。

避免诱导性问题

     题目1、我们打算新开发一个功能A,可以解决你的XX问题,你是否愿意使用?()
        a. 愿意 b. 不愿意 d. 不关心

     这是一个典型的诱导性问题,题目中暗示了A可以解决XX问题,在这种表述下,填写者大概率会选择愿意。诱导性问题很容易把回答者的思考方向限制在某个范围,其特点是题目中包含了未经证实的理由,然后提出问题,从而产生结果的偏差。再例如,“这个系统上线时间久远,你是否觉得这套系统好用?”

不要让用户预测行为

     题目2、我们打算新开发一个功能A,你是否愿意使用?()
        a. 愿意 b. 不愿意 d. 不关心

     很多产品新人在设计新功能时,特别喜欢采用题目2的问法:“如果我们做了XXX功能,你愿意使用么?”,大多数人填写问卷时都会选择愿意,然而实际上线以后却根本不去使用。产生偏差的原因,是问题中让用户预测了行为。

     我们不建议在问卷中让填写者预测自己的行为,因为大家填的内容很可能不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例如上边的题目,用户心里的真实想法可能是“我先填写愿意,反正又不是我开发,等你们上线后,我看看到底是啥再决定用不用。”

     如果想预测用户的行为,最好让用户付出一定的成本(可以是代价或行动)。例如,知名网盘产品DropBox在做MVP版本的经典案例中,在产品投入开发之前,创始人想要验证用户是否真的有刚需,采用的办法很巧妙,不是简单的投放问卷作参考,而是在一些论坛社区发帖子,描述了这款产品的亮点,让感兴趣的用户支付一笔很小的金额进行预订,从而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刚需。

     再分享一个案例,曾经有个公益组织拍摄了一个公益短片,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公共劳动,这个短片在社区的电影院播放,公益组织找到心理学家,希望帮忙设计一个评估方案,检验有多少人看完这个短片后,会在接下来的日子实际参与到社区公共劳动,心理学家给出了三个方案:

     第一种方法,是跟踪每一个看过短片的社区居民后续的行为,这显然操作起来成本太大。

     第二种方法,是让看完短片的人填写一个问卷,回答自己未来是否愿意投身于社区公共劳动。

     第三种方法,是让看完短片的人,如果愿意未来参与到社区劳动,自愿签署一份承诺书,承诺未来3个月内至少参加一次社区公共劳动。

     你觉得哪个方法更靠谱呢?

通过量表度量态度

     题目3、您觉得经纪人移动终端是否好用?()
        a. 非常好用 b. 好用 c. 无感 e. 非常不好用

     这道题目的问题是测量尺度不均匀(问卷尺度包括了定类尺度、定距尺度、定序尺度、定比尺度,本例属于定序尺度),即选项的分布不平均,缺少一个“不好用”的选项。

     通过文字描述来体现态度的不同程度作为选项,虽然比较常见,但我们更推荐采用数字化的方式量化选项,让问题的描述更中性,让用户将主观评价尽量客观化,例如,本题可以修改为:

     题目3、请您对经纪人移动终端的易用程度进行打分()
          非常不好用 1  2  3  4  5 非常好用

     对用户的态度进行测评,更复杂的方式是采用量表,将态度细分拆解,用量化评估的方式完成测评。比较常见有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和语义差别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

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

     将一个分析主题拆解为若干条陈述性描述,让用户对陈述性描述进行打分。例如,调研用户对经纪人办公终端的使用体验感受,可以通过易用性、易学性、有效性这几个主题展开评估。其中,针对易学性主题,可拆解为3个陈述性问题,通过李克特量表让用户进行打分。如下: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

     在数据分析中,可以对量表结果进行累计加总,例如非常不认同为-2分,非常认同为2分,计算3个题目的累计得分。也可以对每个题目计算平均分,例如非常不认同到非常认同分别是1、2、3、4、5分,计算平均分。分数的绝对值意义有限,更重要的是看两次测评之间的变化值。

     李克特量表的选项设计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点,选项应该是奇数还是偶数?一般来讲,我们建议采用奇数选项,这样可以给用户一个中立不确定选项,避免强迫用户二选一;除非是重大表态事项,否则我们很少采用偶数选项。但是基数选项会带来一个问题,用户一般不喜欢表现的太个性,所以往往会选择中立选项,这叫做趋中效应。

     第二点,肯定选项“非常认同”应该放在左边还是右边?一般来讲,我们建议将肯定选项放在距离用户阅读顺序较远出的右边;因为用户对于观点往往倾向于附和而非驳斥,同时用户也喜欢选择离自己比较近的选项(先入为主,首因效应),将肯定选项放在最右边,正好中和了这两个效应带来的统计学偏差。

语义差别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

     语义差别量表将陈述性描述拆解为两个互反的对立态度,让用户给出评估。因为用户面对的是两个对立选项,所以相比李克特量表的陈述性描述,选项对用户的倾向性影响更弱。我们对上边APP易学性评估的李克特量表,转换为语义差别量表后如下。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

也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将尺度改为七级,如下。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

对观点进行编码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给定几个态度选项,供用户选择,而非让用户针对某一个态度打分。例如,我们已经了解到用户对于APP的消息通知有几类不同感受,我们想进一步掌握不同感受用户的占比。

     题目5、关于经纪人办公终端的APP消息通知,您的观点是?()
        a. 很有用,能及时提示我跟进重要事项
        b. 有点用,但并不是必须,可有可无
        c. 没啥用,消息太多太杂,根本看不过来
        d. 不知道

     将可选项经过研究分析后列示,供用户选择,叫做问卷编码,这样可以降低用户填写问卷的难度,也可以提高问卷分析的效率。不论态度问题,还是事实问题,都可以给出限定性选型并进行编码。如何设计合适的选项?可以提前先做一次开放式问题收集,然后将得到的答案抽象汇总,进行编码。选项设计的过程中,很可能会融入设计人员的一定程度的主观见解,这很难避免;另外,在某些情况下,选项的末尾,可以设置“其他”或“不知道”,确保选项穷尽所有可能。     

     以上介绍了态度性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在实践应用中,这些方法和规则并非绝对,但是通过学习,可以给我们较好的系统性思考和启发,避免出现典型错误。

3.3.6 受访者信息收集

     问卷的最后板块,是受访者信息收集,要根据调研的目的,尽可能多的收集受访者信息,例如基本的工作年限、性别、年龄等。如果使用公司内部的调研系统,可以获取到问卷填写者的员工ID,也可以通过ID关联,获取更丰富的受访者信息。

     收集受访者信息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对问卷数据进行丰富的多维度交叉分析。在数据分析工作中有一个观点,如果对数据不能进行多维度分析,还不如不做数据分析。什么意思呢?例如我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样本数据,可以测算出用户对经纪人移动终端的NPS打分,但这还不足够,我们想进一步了解不同区域、不同司龄、不同业绩的经纪人的NPS打分,分析背后是否有更多的现象和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在问卷设计中提前植入了区域、司龄、业绩的受访者信息,才能对NPS指标进行不同维度的下钻洞察。

     图3-10是我曾经做过的一个关于产品经理下班时间的问卷调研,可以看到大部分打工人下班都在七点到九点之间。这个信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如果能进一步的从不同维度分析,会更有意思。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图310  关于产品经理下班时间调研的问卷数据呈现

     还好当时我采集了不同的受访者信息,包括产品经理所在企业类型、工作年限、岗位级别、产品方向等等。

     从不同的维度下钻分析下班时间的指标,发现不同企业的下班时间也有明显差异,如图3-11,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有丰富的维度信息,我们可以对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探查,发觉其中有价值的点。如果在问卷设计时没有计划好这些维度信息,等回收数据以后发现少了东西,想再去补齐,就晚了。

     提前设计好采集的维度信息,总会有所遗漏,如果是非常重要的调研工作,可以先小范围试点,拿到数据后先尝试做分析,分析的过程之中就会有新的灵感和点子蹦出来,帮助自己完善问卷的设计。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图311  从公司类型维度下钻分析产品经理的下班时间

     调研问卷除了采集数据,还可以识别热心用户,与其进行更深刻的交流。在问卷的末尾,除了让用户留下更多建议,还可以询问并获取用户的联系方式。热心用户不一定是典型用户,但也值得我们关注交流。

3.3.7 问卷的数据分析

     专业的问卷数据分析,涉及到复杂的统计学知识,尤其是大型社会调查,市场调查,需要做抽样设计、数据验证等工作。对于一名B端产品经理,从实践的角度,掌握基本的统计学常识,在分析市时对问卷结果简单做运算处理就足够了。

     我记得当年读MBA的时候,统计学的老师就告诉我们,专业的统计学分析应该由专业人员完成,对于工作中遇到的绝大多数数据分析工作,其实能把数据通过图表的形式做各种角度的观察,就足以发现问题,关键要有数据分析的意识、耐心,以及良好的业务敏感度和一定的技巧。

     在这些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也发现,大多数时候,企业缺乏的不是科学的数据分析论证体系,而是管理者和一线员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的基本意识和习惯。

     本书不涉及统计学的知识讲解,例如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这些概念,大家可以自行查阅学习,实际工作中不一定能用到,但需要有基本概念。

     不过,关于置信区间的统计学概念,这里还是需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假如说我们开发了新版本的APP,产品经理对新老版本APP的NPS做了调研,因为样本量很小,采集到的数据如图3-12左边表格。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图312  对问卷结果进行90%置信区间分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老版本的NPS均值是7.40,新版本的NPS均值是7.50,新版本的NPS更高,请问,这能说明用户对新版本的APP更认可么?

     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用到一个重要的统计学知识,数据的离散程度以及置信区间。在图中的案例数据,虽然新版本NPS均值更高,但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特别大,简单讲就是有高有低,数据波动大;而老版本NPS的数据离散程度低,波动小。或者换一个说法,新版本NPS样本数据的方差大,数据不稳定,虽然均值高,但可信度低。

     在统计学上,一般通过置信区间的概念,来呈现样本数据的可靠新。在图3-12的左下角,我们在Excel中通过函数COFIDNECE(),计算了C6:C15和D6:D15 两组数据,在90%的置信度下,可能的误差范围;或者说,老版本的NPS均值7.40,在90%的可能性下误差范围在±0.36之间,新版本的NPS均值是7.50,在90%的可能性下误差范围在±1.39之间。我们将正负波动体现在图表中,得到图3-12右侧的带有误差线的柱状图。

     从图中看出,虽然新版本的NPS均值高,但是误差波动范围远大于老版本的NPS均值误差范围,所以对于新版本NPS均值比老版本NPS高的结论要慎重采纳。

     如何绘制图3-12右侧柱状图的误差线呢,大家可以参考图3-13,首先计算整理左侧表格数据,将两个均值创建出柱状图以后,点击柱状图,选择添加误差线,误差线采用自定义指定值,指定值设置为C17和D17的两个值即可。

     实践中,大家不一定要深刻的理解置信水平、t检验这些概念,但是需要知道数据的离散程度和偏差范围,在计算均值的时候,考虑误差范围,对结论的可靠性有基本认知。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图313  使用Excel给条形图添加误差线

3.3.8 KANO模型的问卷设计

     KANO模型是日本教授狩野纪昭发明,对用户需求分类排序的工具。KANO模型在产品经理圈非常出名,基本上每本产品经理的书籍或每套课程都会隆重的介绍KANO模型,然而尴尬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家却发现基本没人用过KANO模型,可能的原因包括用起来太复杂,用户填写觉得麻烦,拍脑袋做决策更常见。

     简单讲,KANO模型通过对产品功能点在问卷中采用正反两问的方式,可以统计分析出功能点的特征,属于必备需求、期望需求、兴奋需求、无差异需求、反向需求其中之一。

     现在成熟的问卷平台都支持KANO模型,并自动统计分析数据给出结论,避免了大量的手工计算工作,图3-14是某问卷系统的KANO模型组件,设计了两个功能点的提问,每个功能点都通过正反两问获取用户的反馈。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图314  针对消息通知的两个功能点设置KANO问卷

     图3-15是问卷系统自动计算得出的KANO问卷分析结论,可以看到“短信提醒”是必备功能,说明是刚需,“邮件提醒”是反向功能,说明用户不需要。(注意,此题目结论只是演示数据,没有任何参考性)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图315  某问卷系统针对KANO模型的数据分析结论

     在前边的章节,我说过不要让用户预测行为,或者说,不要在问卷中让用户评价介绍的功能,因为大多数时候用户都会给出正向反馈。KANO模型却给出了不同的思路,允许用户在问卷中给出反馈,但除了正向询问,还要反向询问。这是一种巧妙的做法,你会发现,很多功能,用户说自己需要,但如果你反着问“没这个功能你的评价是什么”,用户又会说无所谓。

     KANO模型在B端业务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KANO模型探讨的是针对个人用户产品功能的优先级决策问题,但B端产品除了个人需求还有业务需求,并且不同用户对同一个功能可能态度完全相反,例如对于IM软件的已读未读功能,一线员工可能认为是一个反向功能,而管理者却认为是一个魅力功能,所以在B端产品设计中要谨慎对待KANO模型。

     KANO模型在针对面向个人场景的产品体验相关功能的判断决策,是有应用价值和启发性的。具体是否采用,如何采用,大家在工作实践中自己把握。我个人认为,针对比较重要且核心的体验功能优化,可以考虑使用KANO模型协助分析评估。

3.3.9 NPS的问卷设计

     NPS(Net Promoter Score,净推荐值),是一种在商业世界被广泛采用的,评估用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忠诚度、满意度的指数。NPS的采集很简单,只有一个题目,询问用户是否愿意推荐产品或服务,然后进行分数统计测算,来得到分值,逻辑如图3-16。     

史上最全产品经理问卷设计方法图316  理论上的NPS计算方式

     NPS在软件产品的满意度分析中非常常见,使用的方式也更加简单,只需要计算平均分即可。我们在软件产品的新功能,或者新版本的使用中,经常能见到NPS的打分。既可以把NPS的题目插在产品功能界面中,也可以在专门的用户满意度调研中询问NPS。

     分析NPS的绝对值没有意义,更合理的使用方法是对比NPS的分值变化,来判定产品或功能设计的好坏。

3.3.10 调研问卷总结

     调研问卷是产品经理常用的调研工具,使用得当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使用不当则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设计过程一定要严谨、仔细,遵循基本的设计原则,否则会让受访者不知所云,充满困惑,也会让辛苦回收的问卷数据混乱,没法使用。

     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采用问卷,例如深入挖掘需求、评估产品功能的设计好坏,这些场景都不建议单纯使用问卷协助决策。

     大家可以平常做一些问卷设计和统计分析的练习,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话题,发给身边的朋友,然后分析总结数据,通过实践,不断提炼总结,加深对工具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在实际工作需要用到问卷调研的时候,就会更有信心,更容易下手。切勿只是看一堆学习资料,等到实际工作有需要时才操刀实践,那样就晚了。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