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没有大厂产品经理的“尊贵“
如果说哪里不会care产品经理的工作级别,也就是说工作10年的产品经理和刚工作1年的产品经理是一样的,那么就是体制内的单位了。
最近这2年,很多大厂产品经理会选择入职体制内,也就是在职“上岸了”,但真的入职之后发现,很多和自己一起进去的都是应届生,甚至是刚工作1-2年的产品经理
这对于有10年经历的大厂PM,就相当有挑战性了。
大厂的产品经理有百万用户的产品经历、有数千万的GMV商业化经历、甚至是有带团队的经历,而应届生显然是没有的。
而当你入职体制内后,是将这群人柔和在一起。
产品经理要想得到大厂的产品经理的最尊,是在体制内不存在的。
1.入职后和应届生一起做一样的事
和刚毕业的研究生成为同事,抛开以前你的工作经验,完全从0开始,还要能够和应届生按照领导要求进行协作分工。要知道可能以前在大厂,你带的实习生就是应届生,甚至是你的下属就是应届生
同时有大厂工作的产品经理,一旦工作后就知道自己的定位以及能力,比如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以及问题到底是系统的还是业务的。
而应届生则是进入工作则是懵的,要做什么以及什么是考核,哪些不能做,不能问是不清楚的。
什么是业务、什么是OA系统什么是CRM等等,不同的部门定位与工作内容分工都不清楚。
所以当产品经理和应届生一起办公后,自然会受到非常遭到应届生的提问甚至是质疑,产品经理只能调整好心态了,毕竟从大厂离开后,你可能再也遇不到能够“懂你”的人了。
2.和各行人的IT一起工作
在体制内,他们所称呼的大厂经常有会腾讯、华为、甚至是某个硬件以及安全行业的在职人员。
这是因为体制内对人才的需求没有像企业那样精细化,而是停留在以专业、学历为主的泛型人才需求上。
有的是体制内高级岗位,会加上企业工作年限的要求,有的还会有职称要求,职称越高那么年龄门槛越低,对学历进行放宽。
比如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研究生学历就是可以当做博士生来引进了,所以为什么在体制内职称这么重要也是这个原因,除了影响收入待遇外,高职称还可以给你在在体制内的编制。
3.和程序员做一样的工作
体制内,对于工种也不会有非常详细的分类。比如产品经理和程序员都会归属在IT部门,这可能是一种全新工作体验。
毕竟以前产品经理是程序员的上游,还在不同的部门进行工作,各自都有自己的考核标准与管理规范。
比较常见的是有公司会把产品经理按照产品线单独分开,一个产品线2-3个产品经理,但开发团队是交融在一起的,不管什么产品的研发人员都会聚集在一起,方便调用研发资源。
从而剩下开发人员管理成本。
所以这种体制内的工作方式,让产品经理变成了开发,开发变成了产品经理,大家互相倾斜。
4.从大厂让产品经理成了螺丝钉
很多大厂的产品经理出来之后还是会选择回大厂,不适应。
因为在体制内还是小企业,工作内容变了,以前一个技术后端开发工程师只需要专注在后台技术甚至是某个产品策划方案商,现在还要管理人事、财务、考虑到专利与公司盈利
这就非常不适应了。
尤其在外面公司,是和你对接的同事不只是开发,还有商务、市场部、甚至是外部客户,对接的人不再是基层而是领导或者主管。
大厂的学历与工作经历也差异较大,大厂的都是留学生、985甚至是其他大厂的,而在小公司可能有一个硕士都不得了。
现在大厂已经把用人变得越来越像工程流水线的工人,当他离职后,就相当于工人做了不在这个工位的事情,他就茫然了。
自然就想回去了,这让我想到电影《肖生克的救赎》场景,瑞德离开监狱后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最终在宾馆自杀了。
而对于大厂出来的人,选择回流也相当于:“自杀”的结局。
但是有的人在离开大厂后,年龄超越了35岁,自然就没有机会了。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