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伙伴问我,哪些互联网岗位不会被 AI 取代呢?我说有几个岗位绝对不会被 AI 替代:

① 只可意会需求:老板的某些需求,产品经理能瞬间解码;而 AI 压根不能 Get;②背锅侠:在老板的“我有一个想法”和开发的“这需求做不了”之间反复横跳,靠的就是“会舔+厚脸皮”的技能;③逻辑鬼才:能胡诌每个功能和设计都经过深思熟虑,逻辑没有闭环是因为 MVP 快速试错。产品经理在老板、用户、数据、业务等从各方的需求中调整方向,在一次次的迭代中和验证中逐渐清晰。①左右手互博:左手造 Bug,右手修 Bug;左手忙重构,右手造屎山,堪称互联网界的量子叠加态存在;②理解力满分:当需求文档写着“做一个让人心跳加速的功能”, AI 可能生成心电图监测系统,而研发工程师能精准解读为“社交软件的暧昧匹配算法”;研发可以应对产品经理随意随时更改的需求,感往往诞生于凌晨三点的泡面香气中,这是 AI 无法复制的“996 禅意”。①脑洞大开:用户要“高级感”,设计师能画出“莫兰迪色系+微交互粒子特效”, AI 生成的结果则是“荧光绿配死亡芭比粉”;②情感化设计:“这个按钮圆角 3px 比 2px 更有温度”—— AI 不懂,但用户会为这 1px 的温柔买单。设计师在素与用户体验的夹缝中寻找平衡,创意往往诞生于草稿纸与设计软件的反复推敲中。①资源榨汁:能用“1 个人+5 杯咖啡”完成“20 人团队 3 天工作量”,AI 能搞定?②风险预言:能判断“程序员因失恋罢工”并进行心理按摩,AI 能搞定?③甩锅防御:当老板问“为什么延期”,项目经理能甩出“需求变更记录表+开发联名血书”,AI 能搞定?项目经理在需求变更的飓风里打「风险太极」,一边用甘特图安抚业务方,一边用咖啡因激活程序员,在「这周上线」和「重做原型」的量子纠缠中练就AI望尘莫及的「背锅禅意」。①用户发言人:产品运营能直接看穿“用户嘴上说要健康,身体却狂点炸鸡广告”的真相,AI 能搞得定么?②营销“邪教徒”:能知道用“抽奖送小姐姐清凉照片”实现大规模用户新增,而 AI 只能说“这会涉及到违规”;③玄学 A/B Test:AI 说“按钮绿色转化率高”,产品经理却冷笑:这群用户都是股民,不能看到绿色,所以改成红色吧。运营在用户增长与流失率的钢丝上跳探戈,深夜改文案时突然悟透「付费按钮要像初恋未遂的欲擒故纵」——这种混着 Excel 函数与人性洞察的玄学,是 AI 永远解不出的最优解。AI 能接管的是可被流程图解的工作流;而人类真正不可替代的,是将咖啡渍变成艺术、把用户抱怨转化为洞察的魔法时刻。但是有一个点,要学会拥抱 AI,抱紧它,成为你工作生活的小助手。一句话公式:作为(身份),请(任务),要求(细节),用(格式)输出。聊聊你的看法。觉得写的还行,可以帮John点赞分享推荐,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