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在大厂不可能的产品经理长期主义

     分类 [产品经理]
2025/3/3 14:41:17 浏览量  1307 喜欢  69
导读:给那些在大厂的产品经理,分享2点产品生涯建议

聊聊在大厂不可能的产品经理长期主义

一个好的产品,是需要打磨的。
而像《哪吒》这样的电影,饺子导演花了前后5年时间,有人说是饺子电影愿意花时间,实际上是其投资人背后的支持以及团队的坚持。
在大厂做产品,长期注意不可能
在大厂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新产品立项,从产品孵化、打磨到上线的时间往往就是1年左右。而1年之后,产品的用户数与产品价值是否能够达到产品的KPI或考核指标,成了后续的关键。
但还有一些产品,由于偏离公司的主要业务,即使达到了不错的产品指标,但是并不认可,仍然会面临 shutdown的结局。
这类产品有阿里孵化的语雀、腾讯孵化的微视等等。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1-2年时间的互联网产品研发与孵化往往是非常不够的,很多产品其实只是做到了一个早期版本,距离最终的产品构想版本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毕竟很多在大厂的创新类团队,可能人数就10几个人甚至是5个人左右,前端、后台、产品经理、UI设计就没了。
长期主义的前提是有一个工作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
不可否认 ,一个有多年经验的产品经理研发团队,自然就可以少走弯路,毕竟研发选用的语言与技术架构,产品功能优先级与版本迭代路线,需要产品经理真正的做几个案例才能更加清楚知道。
比如我做PMTalk产品经理社区的时候,就策划了非常多“自己以为好”的功能,在产品经理这类小人群里,就做了基于LBS的社交定位功能等等。
而忽略了产品策划到研发上线本身所需要经历的UI设计、测试等成本,在灰度发布后,大量的调试时间增加了研发周期,最终产品就只有下线。
能够减少打磨的时间,自然也是一个成本优势。
大厂在招聘产品经理的岗位总是希望有相同业务的同学加入,这样也是最省成本的
产品的长期主义,需要创始人坚持
而产品研发的投入,不持续花时间修复BUG、做优化需求,那么这款产品就没有办法完成更多的功能设计。
但相比电影《哪吒》,策划的APP本身是基于一个产品定位一直可以理论上一直打磨,而电影是有上线的时间。
所以产品打磨可以趋于无底洞,要是一开始的定位错了,覆盖的人群、业务方式不对,要么就是盲目的错误坚持。
这一点是非常多的产品经理出来创业容易中招的,我见过不少产品经理出来做产品,都在坚持做哪些“没有商业价值”的产品项目,只是自己喜欢,同时加上以往的投入成本太大,不愿意轻易放弃。
每当我看到他们在朋友圈发起这类“项目”,实际上是比较遗憾他们的精力与技术投入没有去契合一个好的产品。
产品经理的时间本身也是非常昂贵的。
所以产品经理要对市场价值、用户人群、甚至是行业风口有精准的判断,这一点大厂就有自己的智库团队了,比如运营团队、数据分析团队等,这些都可以提供决策。
风险评估与预测,股东会等干预决策
大厂有的项目在做了1年或者2年后就被关闭了,正式因为有这类机制,就可以避免源源不断的烧钱。比如股东会的决议是相当重要一环节。
比如现在为了做AI产品,腾讯的CISG部门几乎将所有的公司的AI产品业务线都放在了CSIG组织上,这类整合不仅也是业务部门上,更多也是产品建设上的变化,比如我们可以建设统一的AI中台,将算力资源集中管理,在各个应用端进行灵活调用,从而提供更高效的产品技术基座。
这一点调整,将会有很多优势,比如很多产品的AI功能入口并不是时刻保持满血DEEPSEEKR1能力的提供,当过载用户较多,就会切换为其他版本,从而减少算力资源的调用。
王兴兴的宇树科技在大厂不可能存活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厂的团队几乎都会经常关闭各类业务,因为这类业务不赚钱,要么就是业务增长太快,换了一个人。
产品的研发持续投入产品经理的投入是需要持续的时间,比如阿里的阿里云是经历了相当多的磨难与坚持,创始人王坚泪洒于讲台的故事也是人尽皆知。
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如果是在大厂,显然机器人项目早就被阉割了,因为拿到了极客公园第一批投资,前后花了7年时间孵化机器人类产品,要知道这个时间是大厂绝对不可能的。
喜欢做产品的大厂人,最终都离职了
真正做产品与技术沉淀的同学所离开大厂的核心原因,想做点自己的产品,就需要长期投入。而现在基于AI、AR、空间计算这类产品,要想在大厂进行长期主义建设,是不可能的。
希望这篇文章看到的产品经理朋友,可以利用大厂所在的团队与人员资源,在利用大厂的人力资源环境下搭建新风格的产品。
新技术的产品,有个特点就是:即使功能少,但上线就可以得到非常多的用户关注,因为这是以前所没有的,用户的体验价值是全新的
而如果才开始工作的产品经理,首先要打磨产品经理的技能,减少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坑, 从而确定一个产品定位方向,坚定不移的进行产品研发长期投入,这才是正确的大厂生活方式。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里。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