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中国再裁员 1600 人,下一刀砍向咨询业务

     分类 [产品经理]
2025/3/4 9:25:31 浏览量  840 喜欢  45
导读:我们就是在自掘坟墓。

IBM 中国再裁员 1600 人,下一刀砍向咨询业务

据界面新闻报道

IBM内部发布公告称,IBM(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于2025年3月1日起停止业务活动,已有 1600 人被离职,剩余员工也将陆续离职。

接下来,IBMC(咨询业务)也将进行裁员。

裁员的原因很简单,2023年,IBM中国市场的收入下降了19.6%,成为拖累亚太地区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据去年IBM官方对外发布的信息显示,IBM咨询的中国客户数量在过去两年里减少了45%。

结合前段时间 SAP 大中华区被降级,原 SAP 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离开 SAP 入职用友,只能感叹一句:外企时代真的彻底结束了。

那么,外企败退,国产软件的机会是不是来了呢?

我觉得现在下这个结论,还有点太早了。

首先,SAP、Oracle 能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表面上看是中国大企业“崇洋媚外”,实际上还是欧美软件的实力过硬。

比如,我就听说过一个笑话:某企业为了完成国产化替代任务,所有业务在 SAP 做一遍,再在国产软件做一遍,最后以 SAP 的数据为准IBM 中国再裁员 1600 人,下一刀砍向咨询业务

还美曰其名:双轨制。

IBM 中国再裁员 1600 人,下一刀砍向咨询业务

粉丝留言

实际上,随着国产化的加速,中国头部软件公司确实受益很大,他们几乎每一份财报都要汇报“又拿下了某某超大型企业”。

而这些企业,过去都是IBM、SAP和Oracle 的客户。

但是,一片大好形势下,头部软件公司反而陷入了亏损。

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国产软件公司在咨询、交付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咨询能力

以 IBM 为例,本身就有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而且服务过众多世界一流企业。

而中国软件公司,则更多只是追随者的角色。

2、交付能力

一个在某头部国产软件公司做实施的朋友告诉我,他所参与的一个项目已经交付了两年,客户还是不愿意签收。

根本原因还是国产软件服务超大型企业的经验不足。

3、品牌溢价

国产软件公司拿到超大型企业的订单,某种程度上是“没得选”,但并不代表这些企业就真正认可了国产软件。

根据我的经验,同一个项目,国内公司和国外公司的合同金额差异,能达到惊人的 1 比 3 甚至 1 比 5。

也就是说,IBM 能拿到 1500 万的项目,国内公司可能就只拿到 300 万。

4、人才问题

服务大企业,和服务中小企业相比,对于人才的要求要高得多。毕竟他们的业务体量、管理复杂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在过去几十年,用友、金蝶更多的还是服务中小企业,服务超大型企业的人才储备也相对不足。

那面对这些问题,国产软件应该如何破局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超大型企业选型的逻辑,其实就 4 个字:成功案例。

比如,为什么大企业不愿意给国产软件更高的价格?说白了就是我们没有真正的成功案例。

为了拿下订单,软件公司只能拼价格,为了盈利,又只能拼命控制交付成本。

结果就是影响到了交付质量,搞得客户怨声载道,最终搞坏了自己的口碑,形成恶性循环。

那如何逃离这个恶性循环呢?

关键还是要有“质量底线”。

我的一个朋友是 SaaS 公司的高管,分管几百人的交付团队。他的原则就是无法盈利的项目宁愿放弃。

因为如果交付质量不合格,不但可能收不到钱,而且还会损坏自己的口碑。

虽然他们因为价格因素丢掉了一些项目,但是由于口碑很好,他的公司仍然能保持 40% 的增长,经营状况也较为良性。

相比之下,个别同行靠着低价竞争拿到很多项目,但是因为亏损严重,加上融资断流,目前已经拖欠员工几个月的工资和差旅费用。

所以我才说,价格战可以打,但是,一定要有底线。

如果低价的代价是“低质量”,那么即便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国产软件会自掘坟墓。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