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岩,长期主义的美感与知易行难的演变论

     分类 [产品经理]
2025/3/24 9:32:54 浏览量  1679 喜欢  51
导读:长期主义是一个很奢侈的词,对于工作而言,你有没有长期主义一点都不重要。如果你老板没有,全公司都没有。我接触过的老板里,只有有知有行的创始人孟岩践行了长期主义。

孟岩,长期主义的美感与知易行难的演变论

1、

长期主义是一个很奢侈的词,对于工作而言,你有没有长期主义一点都不重要。如果你老板没有,全公司都没有。

我接触过的老板里,只有有知有行的创始人孟岩践行了长期主义。

大多数叫喊着长期主义的人,仅仅是羡慕另一些自称坚持长期主义并获得了瞩目成功的人。为什么特意注明 “自称” 呢?因为很多人赌博赢了以后,觉得自称 “巨额财富是用长期主义赢来的” 比较有面子。

但绝大多数老板都是投机主义,追着抄这抄那的,嘴上说长期主义,只是爱说大词唱高调来美化自己,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说说我对长期主义的理解吧。

长期主义是要求自己做出 “正确” 的选择,而不是 “收益最大” 的选择。判断正确与否,来自于内心坚实的价值观,而非数值上的比大小。

重点之一:你很确信什么是 “正确的事”,但正确的事往往会面对实际的困难,多大程度上承受困难,坚持正确,决定了这是不是长期主义。尤其是忍受短期利益的损失,必然有着决定性的话语权,要不单干,要不操盘。公司员工没有资格讲长期主义。

重点之二:不要围绕着短期数据与短期目标去思考与行动。

如果践行长期主义,就不要构建刚性的短期目标,否则必然会为了达成短期目标,导致服务于长期目标的心态动作变形。

这里的关键是,短期目标经常是错的。

对于短期目标,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 KPI 必达,而是高质量的复盘。通常以两三个月为单位进行复盘,追求复盘的质量,而不是阶段性目标的达成。在复盘中不断迭代短期目标本身。

所有用刚性 KPI 作为管理手段的公司,都不可能是长期主义。长期主义追求的是正确而不是赢。

重点之三:在长期目标的漫长的路途中分散下注,等待演变。

不构建刚性的短期目标,并不意味着闭着眼一条道走到黑。任何可持续的行动必然需要正反馈的激励,长期失去正反馈是无法坚持的。但不要为每个动作去设置 “强烈的正反馈目标”,执念太重,必然心态动作变形。

把每一次行动,视为一次合理化目标的风险投资,不追求一把押中,而是在连贯的长期路线上多投几把,积极尝试,每次都有多多少少的正反馈(高质量复盘也算),然后期待不可预知的某几次行动带来特别强的正反馈,以及多项价值交融带来飞跃——这是长期路线水到渠成的奖励。

类似于今年比较火的那句点评:“杭州是 6000 条小龙里面养出了 6 条真龙,而南京直接想养 6 条龙。” 这个语境下的杭州是长期主义,南京是投机主义。

做正确的事,等待概率的发生。

2、

二月忽然聊起长期主义这个话题,是因为工作结束后和同事吃饭,聊到孟岩,我说:

  • 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 有促成长期主义开花结果的能力与资源

  • 有足够多的耐力活到开花结果那一天

三者俱备,我接触过的老板里边唯有孟岩。我自己虽然信仰长期主义,但三样都不具备(苦笑)。

孟岩在这条微博下面自己回了一条评论:

最新的感悟是,长期主义,是对当下的每一秒、每个选择足够满意。追求的是事情本身,而非「功利」的计算「长期比短期更好」。

这是他的视角的理解。

跟孟岩合作整整两年了,从我的视角观察他,在长期主义这方面有如下的特质。

首先,抗压能力方面,孟岩是我已知的第一人,在堪称恐怖的压力下也不会为了收益,甚至不会为了生存,去做他认为是错误的事情。公司挂掉可以,违背原则不行。

正如他自己所说,很多事情明明是有很大收益的,如果他觉得 “这不对”,甚至是 “我不喜欢”,哪怕也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事,他就不做,追求 “每个选择足够满意”。

其次,不设置任何短期 KPI,有年度目标,但更多是一个观测目标完成度的锚点。

在连贯的长期路线上,鼓励活跃的行动,不一定每次都能拿到满意的收益,但完全不会因此而受挫,相信长期路线的分散下注一定有所回报——但不关注具体的回报数字,因为那太漫长。

最后,孟岩从来不用利益作为筹码吸引人才,用奖惩作为工具管理团队,「价值观同频」就是最大的团队福利。这么做会获得忠诚度,但很难吸引高手,出乎意料的是,负责长稳海投顾产品的同事,负责播客的同事,负责产品的……也就是我,业绩同行业顶尖。我们一起构建了投教/投顾/播客/工具的四条产品支柱。

事后来看,有知有行在熊市中一路走到今天,也是五年来第一家拿到证监会基金销售牌照的公司,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主义的公司文化落脚扎实,另一方面,长期主义在投顾/播客/产品等领域吸引到了足够的强的人同行。一旦吸引到一个强者加入,这方面的业务就会向前飞跃。

长期主义是一件有美感的,富有感染力的事情,如果你真的能做到它,就有比较大的概率吸引到有能力的理想主义者。

49 年建国,一部分原因也是理想主义者打败了另一群投机主义者。践行长期主义会聚拢理想主义者里边,最强最热情的那部分人。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践行长期主义本身就是一大笔奖励。最后是否获得丰厚的物质奖励,反而只是 buff 而非目标。

3、

讲了这么多,长期主义看上去这么好,为什么 “我接触过的老板里,只有孟岩践行了长期主义” 呢?

因为奉行长期主义并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恰恰相反,投机带来的短期收益才能制造更多的正反馈。践行长期主义也不是为了成功和留名,只是单纯的 “我就喜欢”。

尤其是,长期主义往往要承受漫长的短期损失。承受这些损失在主观上并非为了换取更大的长远收益,仅仅是相信 “当前的选择是正确的”,否则不可能一次又一次选择当前收益相对较小的方案。

事实上,长期主义经常失败。有时候你对于 “正确” 的判断是错的,有时候你扛不住漫长的短期损失,有时候你吸引不到足够强的理想主义者同行。

一个消极的观点是,长期主义并不是走向成功的捷径,恰恰相反,它是走向成功最远的那一条路。如果追求收益确定性的话,短期主义来得最快。长期主义很有美感,但很难赢,以至于大多数老板(包括创业时的我)配不上长期主义。

但有趣的是,很多投机倒把,信奉短期收益最大化的老板,嘴上却大声嚷嚷着 “我们要坚持长期主义!” 我冲他们翻个白眼。

这一类的滑稽演出,因为长期主义不仅是走向成功最远的那一条路,也是是走向成功最美的那一条路。

互联网产品里,践行长期主义最有名的那款产品名字叫「微信」。

4、

二月跟女朋友也聊到孟岩的长期主义。

女朋友说,很少看到你服一个人。

孟岩践行的长期主义的美感,让我愿意跟随他一路前行,并且服从他的重大决策。

投资是一门慢生意,需要很强的耐心与耐力。这几年熊市机遇匮乏,看着友商瞎折腾,产品方面每天原地高抬腿 500 次,一年下来没走出去一步。反倒是有知有行这样的小产品,日拱一卒,产品创造的用户价值与产品团队经验积累都有长足的进步。这些长足进步又会在投资市场的机遇到来时,兑换为商业回报。

我不关心最终的商业回报,我只关心 “长足进步” 本身。最终兑换得多,兑换得少,丝毫不影响我现在的努力。这就是我迷恋的长期主义的美感。

我跟孟岩私底下说过,我在有知有行降薪/加时工作,承担产品合伙人的职责,并不指望任何长期回报。有的话是惊喜,没有也不失意。在这里做一些我认为是正确的,有价值有美感的事情,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奖励。

因此,长期主义会在长期回报未至时,因为开不了高工资画不了大饼,无法吸引很多有才华的人;但也会聚拢理想主义者里边,最强和最热情的那部分人。相对于高收入来说,能让你信服的长期主义反而是这个市场上最稀缺的东西。

总有人在意这份稀缺。

在这个背景下,有知有行这个小团队做出了:

  • 最好的投教产品《投资第一课》

  • 收益领先的投顾产品「长稳海」

  • 两档头部播客《知行小酒馆》《无人知晓》

  • 叫好又叫座的「家庭资产分析工具箱」

这些是同类产品哪怕付出高很多的薪水,多几倍的人力也做不到的。能做到的人,比如我,一看别的老板那副样子,就皱着眉头说 “莫挨老子”。 

5、

三月,我还在犬校聊了不少关于演变论的事儿。我接触过的老板里,只有孟岩和我一样信仰演变论。

长期主义和演变论,其实是同一份价值观在不同视角下的解读。

首先,你要有原始积累,包括起码的资金和团队。

演变论是以两年为单位的,有了原始积累,才能支撑至少两年时间去期待演变的发生。一方面是钱,另一方面是愿意在这两年里愿意死心塌地跟随你的团队。

团队为什么会跟随你呢?因为演变论是有前置性条件的:

  • 带头大哥有威望

  • 清晰的长期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去探索机遇

  • 全员信奉追逐用户价值而不是商业价值的价值观

第三个前置性条件已经把 “我要成功!我要发财!” 的人给筛选掉了,而是 “我们要做正确的事,并相信长期回报,长期回报很可能不是收益最大的回报,它是做正确的事的奖励。” 这份价值观显而易见很小众,至少孟岩已经组队成功了,机遇与实力缺一不可。

在有人跟随与两年周期的前提下,演变论寻找一个「坚实的支点」。不是从商业收益的视角出发,而是从用户价值的视角出发,找一个扎扎实实能创造用户价值的支点,并确保它位于长期路线之上。

接下来的部分涉及有知有行的业务演变历程,不方便对外讲,仅在犬校分享。只能说,在连绵数年的熊市里,有知有行逆势增长,完全是沿着用户价值顺势演变的功劳。

基于用户价值的支点,做团队成员擅长的事情。在正确的长期方向上,多次分散下注,期待演变出高价值的机遇,但不强求,而是把到手的用户价值作为 “心安,手稳” 的保底。

一旦——目前的投资市场还没有发生,但一旦发现高价值机遇的端倪,我肯定会扑上去,孟岩肯定也会扑上去,那时候的 “拼搏精神” 不会比任何人差。在这个信号发生之前,人生是马拉松而非 50 米。疾跑只能虚假地缓解自己的焦虑感,疾跑不能帮你找到任何机遇,而是心态扭曲动作变形。

同理,唱高调只能虚假地满足自己的宏大叙事,唱高调不能帮你找到任何机遇,而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我这十九年的行业经历,尤其是行业下行期四年的所见所闻证明:

  • 机遇仅仅来自 “市场信号”

  • 信号通过观测显性与隐性的市场反馈得来

  • 市场反馈来自用户在 “一件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上” 发出的声音

  • 因此,用户价值是一切的原点与起点

这个道理,那些追风口抄作业焦虑增长的老板永远也不会明白。

当然,我当然知道老板们要的是什么,他们要的是「成功的确定性」。但确定性仅仅来自「积极的市场信号」而不是老板的斗志与野心。

什么是市场信号呢?按我的理解,信号是市场释放出来可被观测的信息素,明里暗里表达有哪些需求是市场未满足的,用户敏感的,用户价值较高的。最标准的信号一定以有代表性的用户行为为基础。

当市场信号没有提供高增长确定性的时候,没有就是没有,你震到肛裂还是没有。信号不会因为你大胆妄动而凭空落下。这一点,投资赛道经验丰富的孟岩比一般创业者更能体会。因为投资市场的机遇没有就是没有,大胆妄动只会输掉底裤。耐心是金融投资者的必修课。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我接触过的老板里,只有孟岩和我一样信仰演变论。而一般创业者带着互联网黄金时代(赌)赢过的豪情,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下行期疯狂折腾,左右横跳,反复仆街。

内容来自“用思考交换思考”的 PM 思辨社区「犬校」。©2017-2025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