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过万起步,产品经理到底是做什么的?产品经理的价值在哪里?
产品经理的薪资水平是什么样的?
产品经理究竟是干啥的?
今天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大家可以选择性观看。
又到了金三银四的季节
秋招没赶上的,社招要跳槽的,最近摩拳擦掌准备求职面试的朋友特别多
吖少近期在后台也收到了一些私信,焦点都集中在问
听说产品经理的工资很高,真的吗?
做产品经理有门槛吗?
拿到大厂产品经理offer的应届生工资都是什么水平?
薪资水平
虽然不像早五年那样,产品岗的需求呈爆炸性增长。但是这两年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热度还是比较热门的。特别是去年字节全年校招就超过了1万2千人,在应届生中的热度一度超过了腾讯和阿里。
去年Q4的时候,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标题打着“0基础一个月斩某某获大厂月薪xx万产品经理offer”的网文也是满天飞,感觉这一届应届生好像都是人手2w的offer
事实是怎么样的呢?吖少去年12月的时候做过一期视频,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幸存者偏差这个理论,具体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看一下,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大概的意思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些文章都是幸存者样本信息,不要把特例当做普遍。
从去年的校招情况来看,腾讯的应届产品有高达到20k的。还是那句,我们不能拿特例当做普遍。是个地球人都明白,大厂里边扫地阿姨的工资都要比外面的高。
吖少喜欢跟大家聊点接地气的,符合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情况。那么从整个行业整体去看,产品经理的薪资水平是怎么样的呢?
这里有一张图,是吖少在某论坛找到的2019年北京产品经理薪资行业报告中截取的,94.6%的产品经理薪资在1w以上。
就吖少的个人经验来看,2021年的现在。在一线城市,产品经理的薪资基本都是10k左右起步的。上周吖少的朋友叫我给他介绍一名产品助理,他们是一家中小规模的在线教育行业的公司,开出的薪资就是10k,要求是1~2年经验。
对比一下邻近的岗位,产品经理的收入大概在运营之上,研发之下,介于这两者之间这么一个段位,确实会比其他岗位高出那么一些。
吖少相信,绝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都不是傻子,既然整个行业对产品经理的薪资水平有这么一个定位,那他肯定是有他的价值的。
那他的价值主要是在哪里呢?
我们接下来聊聊体现产品经理价值所在的一些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和价值
吖少之前写过相关的文章,从产出物的角度去描述了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也做过一期视频,介绍了一下产品经理的常见分类。
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谈谈,从产品设计的这个角度去介绍一下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我们看一下产品经理到底设计了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价值,大到足以让企业愿意花费一个比较大的金额去设立产品经理这么一个岗位。
产品设计的方向总体来说可以分成三大块:功能设计、策略设计、商业化
1、功能设计
设计具体的功能,这些功能通常都是面向用户的,特点是通过界面交互被用户感知和使用。
颗粒度小一点的比如点赞、收藏,中型的比如注册登录,再大一点的比如购物车、下单、支付等等。
不太了解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人,以及一些产品新人可能会觉得 “可以将自己好玩的想法做出来给用户使用,真的是太棒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产品经理不是发明家,公司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允我们乱来。
一般的流程是:先发现用户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的本质,最后才是针对性的去设计功能。可以理解为,用具体的功能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它跟我们提供一个带有装水功能的容器,也就是杯子,去解决用户喝水的问题,本质道理是一样的。
举例:
刷朋友圈应该是很多同学每天必做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刷朋友圈刷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来一条消息,退出去看完消息,再回到朋友圈又得从头开始滑。
针对这个问题,微信7.0.12版本之后,朋友圈更新了一个功能叫做“跳到还没看的位置”,解决了刷票圈被打断需要从头刷的问题。
可能一些有强迫症的朋友会对这个新功能的交互有一些意见。这是一个权衡问题,部分强迫症用户感官上的不爽,以及 全体用户刷圈被打断,这两个问题,如果你是产品经理,你会选择解决哪个?
用户的需求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产品要做的功能是永远做不完的,我们得明白一个真理: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人。舍小保大,这是小朋友都懂的道理。
张小龙说:每天有5亿人吐槽微信,还有1亿人在教他怎么做产品。
所以,产品经理做功能是不能盲目堆叠的。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KANO模型,将产品的功能从魅力属性、期望属性、必备属性、无差异属性、反向属性五个维度去分析,再结合当前公司和项目的情况,挑重点、有节奏地去更新产品功能,也就是我们说的迭代。
KANO模型是以“用户体验至上”为前提条件提出。大多数情况下,功能设计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但不是绝对。怎么个不绝对法,下面会讲到。
功能设计就是设计一些通用功能,去解决某个用户群体的问题。
2、策略设计
如果说功能设计是为了解决某类用户的问题,那么策略设计就是为了解决某个用户的问题。
我们如何在满足群体基础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个体的一些特征,进一步去提供更贴合用户的服务。
策略设计的精髓用三个字就可以概括完毕:精细化
策略设计工作的特点是不怎么容易被用户感知,但是却能极大的提升各项数据指标。这应该不难理解,就像相亲一样,匹配度越高,成的几率就越大。
换句话说,策略跟运营是密切相关的。
那什么是策略呢?
举个例子让大家感受一下:
相信大家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跟某些服务员点菜很闹心,但是又会有一些服务员很顺畅,很快就可以定好点什么。
新手一点的服务员通常先会拿个菜单给我们,然后问“请问需要什么”,然后就等着我们自己看自己点。如果我们问她有什么推荐,她甚至回答不上来,乱指一通。
如果换成老练一点的服务员,她会可能从进店那一刻就观察我们,比如人数、性别、穿着打扮、现在的时间点等等,接下来再根据我们看菜单时的动作和无意识谈吐,大概就会猜到我们需要什么再推荐给我们。
这就是有策略和无策略的区别。前者只做好了整个标准的点餐流程,可以理解为功能是做好了,每个来吃饭的客人都适用这一套流程,但是针对个体客户的特征并没有做任何工作。后者基于这个标准流程,结合用户的特征信息,做到了快速精准的去匹配用户的用餐需求。使用了推荐策略之后,客户的用餐体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点餐时间也大幅减少,甚至整体的消费金额也可能有一个提升。
回到我们的产品设计工作上来讲,除非至下而上的人工智能能够普及,否则机器永远不可能不像人,能够通过主动问答或者察言观色去猜测你想要什么。
机器是如何去实现策略的呢?
(1)固定推荐
这种是比较原始的策略,对技术要求不高,适合信息维度比较少的情况,匹配度比较粗糙。简单点的比如给男士推荐3c数码,给女人推荐美妆护肤,给学生推荐时尚潮玩等等。
(2)机器学习,协同过滤
优点是精准,适合信息维度多的情况,推荐策略非常精细,并且随着数据的数量和机器学习的不断训练,精细度会越来越高。
先介绍一下什么叫“协同过滤”,简单一点说就是“相似的人喜欢干相似的事”,这里边有两个重点“相似的人”和“相似的事”。从这两个不同的点出发,协同过滤算法会有不同的细分方向,今天就先不深究了。
我们说说从“相似的人”出发,就是“以用户为基础的协同过滤”算法,这个算法的逻辑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臭味相投”
比如某位女性的偏好数据跟很多买过YSL星辰13号的其他用户非常相似,我们就认为她需要这款产品的可能性很高。当她浏览商品页面的时候,我们就给她推荐这款产品。
机器会推荐偏好近似的人成功转化过的内容给我们。不管当前这个内容跟用户是否匹配,只要用户做出了行动,比如点击播放或者点击跳过,机器都会将这一次行为记录下来,通过不断的循环学习和积累,机器对这个用户的偏好就会越来越了解,后续推荐的内容就会越来越精准。
字节能起飞到今天的高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协同过滤算法做到了业界一流。
(3)重定向
还是说一个大家都比较相似的经历,比如我在百度搜索了“佳能”这个关键字。接下来我会在很多地方,比如某个博客、某个论坛上看到佳能照相机的广告。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广告行业中,有一种叫做“重定向”的技术。由于今天的主题不是技术科普,所以就不展开了。这个策略的逻辑是“根据你自身过往的行为去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站内重定向
比如点外卖,首页会推荐你之前点过的菜
站外重定向
比如上面提到的佳能的例子
策略设计就是基于用户特征,个性化解决某个用户的问题。
3、商业化
商业化的核心其实就是两个字“变现”,需要不断优化和巩固现有的盈利模式,同时探索更多的变现可能。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不管如何去变现,都需要一个具体的功能去作为载体,所以商业化也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功能设计,而且这种功能往往是最容易破坏用户体验的。这就是前面讲功能设计时说的“用户体验至上”可能不适用的情况。
之前有一位学员问过吖少,她是这样说的“产品在实际中以商业性为主,考虑其社会价值是不是偏理想主义?”
这里有一个误区,从大众思维的角度来说,大家听到“商业”两个字可能就会立马心生厌恶。
我们作为一个产品人,要明白,不要把“商业”给妖魔化。
企业提**品给用户去解决他的问题,以换取报酬。这是价值交换,是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东西。
当然,某些企业为了赚快钱,迫于业务指标的情况下,产品经理需要设计一些畸形的变现功能。比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早期的机票搭保险,你不想买都不行。后来因为国家管了,所以变成了现在见到的可选模式。
不管是早期的强搭还是现在的可选,搭保险这个变现功能的的确确为不少机票业务部门带来了巨额的收入增长。
绝大部分时候,产品经理的内心都是不想做反人类的东西。在进行商业化的工作时,我们的原则是尽最大努力去维持商业和用户体验的平衡。
商业化其实就是对公司盈利负责的工作。
好了,关于产品设计的三大方向 功能设计、策略设计和商业化就讲完了。
根据企业和项目的规模,这些工作有可能会完全分立,所以也就有了功能型产品经理、策略性产品经理和商业化产品经理的区分。
大多数时候,企业和项目都达不到这个规模,就算达到了内部的组织架构也有可能是各自为营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很多时候产品经理的工作没有这么清晰的划分,这几个方向的工作我们都得做。所以每一个产品经理都是“打杂”小能手。
不管怎么去分类,产品经理最根本的工作还是解决问题,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这一点。
讲完这些,大家应该能体会到产品经理的价值所在了吧。
有一些朋友,特别是程序员群体,可能会吐槽吖少在洗地。
他们觉得产品经理没有什么价值。原因在于很多产品做出来的功能没有用,设计的逻辑全是bug,系统不考虑复用性,只想着快速上线没有规划性,毫无运营策略可言等等。
我们还是要记得“幸存者偏差”,这些都是个别情况。吐槽容易,赞美难。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能说明招错人或者不会用人,还能说明啥呢。
-----------------------------------------------------------
以上的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个 赞~,关注获取更多干货
我将持续不断的用自身真实经历告诉你如何当一个接地气的产品经理
我是吖少,一个工作十年,亿级营收产品从0到100的产品经理
公众号:小个子吖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