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之简单归因
简单归因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指的是人们在解释事件或行为原因时,倾向于将其归结为一个或多个因素。通常,我们会将事件或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少数几个主要因素,而忽略其他可能的因素。这种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归因时,会倾向于选择最简单、最直接的解释,而不是考虑所有可能的因素。
一方面,简单归因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理解和解释事件或行为的原因,而不需要考虑太多复杂的因素(能不动脑就不动脑)。另一方面,简单归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它可以提供一种有限的、简单的解释,从而让人们更容易接受事件的结果(一件事情如果想不透而一直想很容易焦虑躁动)。也就是说,简单归因对我们的大脑或情绪而言,是一种“低损耗”行为,而且看起来也没什么坏处,因此我们会更倾向于选择这种简单直接的解释。
产品问题分析经常采用简单归因处理
当我们的产品遇到问题之后,我们通常也会采用简单归因的方式处理。比如,我自己在物业 SaaS 早期刚刚上线的时候,也有不少客户员工反馈不好。当时,我们听到他们的反馈后,第一反应就是他们不愿意好好学习怎么用我们这套系统,主动学习意愿差。然而,实际上,作为物业行业的基层员工,大部分都是没有动力主动学习的,更别说接触一套相对复杂的信息化系统。当时我们基于这种类似的理由忽略了不少问题,直到后期解除的客户员工多了,才逐步改善。
类似的,当我们产品运营数据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常常会归咎于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比如,新增用户变少了,直接就归咎到广告投放团队的投放不精准,而没有分析整个转化链路。再比如,用户活跃度低的时候,会认为是对用户的活跃激励不够,而忽略产品本身功能的缺陷,缺乏持续吸引用户的特性。
怎么改变简单归因思维方式?
说实话,要改变简单归因的思维方式挺难的。因为,远古的人类为了应对突发危险,通常会优先选择最短的思考决策路径,这种思考方式已经变成了一种遗传特性。我们只有刻意去练习才可能减少这种思维方式的使用。下面是一些比较好的避免简单归因思维方式的方法:
多问几个为什么:经典的“5 Why”提问法就可以让我们深挖一个问题,而不是只问到一层就停止了。
逆向思考:比如如果这个问题这么简单就能解决,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想到?有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会落到我头上?通过逆向思考,可以让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避免一厢情愿的想法。
让数据说话:这在产品中非常常见,比如我们提出了一个原因,那么这个可能只是一个假设,我们可以通过 A/B 测试的方式来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
拆解归因链路:发现问题通常是在结果上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将导致结果的一个归因链路列出来,然后逐项分析。典型的就是电商的 GMV 可以拆解为客单数 x 平均客单价,然后客单数又可以拆解为流量 x 点击转化率 x 付款转化率。流量又可以进一步拆分为不同渠道、不同终端的流量。通过逐级拆解归因链路,就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定位到具体的原因。
xx 会怎么想:这个 xx 可能是一个对你有启发的人,或者是你认为比较优秀的领导同事。将他们代入到问题分析中来,或者直接请教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能够让我们的视角更加全面。
总结
很多时候,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一件事情比较简单,尤其是在我们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后,我们会找各种有利于这件事情的佐证来“证明”自己的判断。举个例子,做一家咖啡比星巴克好喝的门店不难。但是,要能够做到价格比星巴克便宜,味道还要好而且还能够标准化复制,那就非常难了。我们分析问题其实也是类似的,如果分析路径如此简单,那么思考的意义何在呢?“拍脑袋”有时候确实能够帮我们抓住先机,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我们每次抓住的机会都是好的,更是难以做到复制。我们说,做事情的方式要简单高效,但是思考则需要让我们的脑袋高速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