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这样的产品,有点恶心
有朋友在一家创业公司,现在干得不是很开心,前两天跟我吐槽,说现在做的事情,有点背离他产品的初心,问我该怎么办。
他们公司的产品,按照发展阶段,已经跨过从0-1的引入期,已经进入成长期。但是成长到某个阶段,业务已经遇到瓶颈,还没成熟,就开始走下坡路。
以前都还好,公司刚拿到了投资,账户上有钱,一边探索,一边前进,可现在业务看不到希望,又没有新的投资进来,眼看公司进入倒计时。
公司的管理层也很焦虑,现在就想各种办法融资,希望能拿到钱,继续走下去,暂且不管业务模式走不走得通,先拿到钱再说。
于是公司就让他写PPT,找各种投资人,而PPT里都是各种假大空的饼,老板也不相信能做的出来,但是这似乎没那么重要的,先拿到钱,活下来再说。
如果拿不到新的投资,下一步就只有裁员,朋友也很无奈,做PPT,写太多假大空的东西,现在很少去思考真正的用户价值、商业价值,虚幻的东西写多了,自己甚至觉得有点恶心。
我给朋友的建议是,如果觉得这个业务模式跑不通,实在看不到希望,肉眼可见的进入倒计时,有空看看机会吧,不要坐以待毙。
说实话,创业公司遇到这种情况还挺正常的,尤其是在以前互联网增量时代,很多公司靠着一个概念或者PPT,就拿到融资,开始创业,一段时间后,发现业务根本跑不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裁员关门。
现在,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创业的思路也需要转变一下了,或者别叫创业,就叫做生意好了。
以前我们谈到创业,很多是想到一个好主意,然后拿到一笔钱,凭着一腔热血,就开干了,至于能不能做起来,先干了再说。
现在,我觉得大部分情况,都不能这么干了。
现在正确的做法是,先发现一个具体的场景,在这个具体的场景里,去找到需求,并通过最小可行性的产品,去满足这个需求,并获得收益,先把这个闭环跑通,再去考虑扩大规模,获得更多的利润。
这个闭环里,有几个必备的要素:用户需求、最小可行性产品、商业价值、可持续并可扩大。当某个业务满足这些所有要素时,再去谈创业。
这种创业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先跑通商业模式,再考虑扩大,做大做强。以最小的成本试错,给自己制定投入回报计划,在多长时间内没有达到目标,就放弃,及时止损。
创业不一定非得改变世界,产品小而美,能健康的活下去,其实就挺好的。
我喜欢的几个互联网产品,都是这种小而美的,比如flomo、多抓鱼、鲨鱼记账。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根据某个具体的场景,做出来的产品。他们对新增功能都很谨慎。
我很喜欢多抓鱼的观念,之前他们创始人在招聘信息里说的:多抓鱼的App的功能改进基本是渐进式的,没有什么大修大改的版本,加入新功能很审慎,更重视方便日后迭代的系统设计。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做假大空的PPT,会让人觉得无聊,像是在陪老板演戏。具体到场景,帮用户解决问题,并带来可持续的商业价值,会让人成就满满。希望每个产品经理都能成为后者。
原创真心不易~大家看完文章,如果感觉对自己有帮助,
记得顺手点个【赞】和【在看】呀~